情緒化的她,是20%的族群

我有個朋友,是個時常有情緒的人,深陷在其中是家常便飯,人類當中有20%是所謂高敏感情緒族群,共感力極強,容易受到情緒所影響。

她曾經待在設計業,某一天遭到資遣,於是,負面情緒開始傾巢而出:

“是我不夠好嗎,我已經很努力了阿?”

類似的話語不斷在腦中打轉,要如何安慰這樣的朋友呢?「別不開心了,妳真的很棒!」
這是最可怕的一句話,甚至比責罵還可怕,負面情緒是她的一部分,請他「不要」不開心,將不開心丟掉,就是否定她其中的一部分,於是我告訴她,妳可以盡情悲傷。

“盡情悲傷吧,她正幫助妳走過,想試著幫助妳、每一天都在陪伴著妳,希望妳認同她呢”

該難過時就難過,該生氣時就生氣,當下如果害怕影響到別人,也可以離開現場到其他地方發洩。

經典書籍作者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阿德勒,序章就寫到:
年輕人:老師呢?您喜歡自己嗎?
哲學家:至少不會想要變成別人,而且也能接納「這樣的我」。

「這樣的我」是什麼概念?是正面的我、也是負面的我、更是任何面向的我,接納了,平靜就會來到。

這個社會沒辦法接受情緒化的人

困在情緒中的她,受到各種外界聲音影響,一直無法接受「這樣情緒化的她」,經由時間的累積,不斷壓抑的結果,內心開始生病。

每個人的模樣都不一樣,只是「容易情緒化的人」佔人類20%的比例,也因為少數,容易被社會所排擠,因為大部分的人無法理解,也時常不自覺被情緒波動影響,自然而然也會產生排斥。

大叔從艾克哈特·托勒 (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作家) 身上學到:

“活在當下,讓情緒自然流動”

「活在當下」是什麼意思呢?在每次產生情緒的同時,「發現」到這件事,並在一旁看著產生情緒的自己,保持著第三人的角度,隨著發現次數的增加,自我否定的頻率自然就減少了許多,這原理也是來自一句話:

“看著別人難過會比較輕鬆”

覺察就是這個樣子,只不過實際做起來真不容易,大叔到現在也是不斷的在練習,「一起嘗試看看吧」最後我跟這位朋友這麼建議,幾年後他就像換了一個人般,時常散發出寧靜的特質,像回歸到大自然當中。

你是否更了解這20%的族群了呢,或許下次你看到這樣的人,能夠更了解也可以知道該如何與之相處了,當他在情緒中時,如不想面對他,可以遠離一下,也可以告訴自己他就是這樣子的人,自然就能降低被其情緒所影響的情況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