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孩子,喜歡在別人睡覺時,惡狠狠的往臉揮下去,也常常把鞋子朝著山下用力地丟,甚至在一次衝突中差點拿起菜刀,差那麼一點悲劇就將發生,這個孩子,是我的親戚,當時只有國小,小時候脾氣大的很,大人們也十分困擾。
每個孩子總是希望被關心、被注意在這種情境下,一般人會認為這個孩子就是不服管教,已經沒有救了,但事情的發生總是有原因,他只是因為家庭因素,感覺孤單,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,不知如何是好,只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博取別人的注意。 而當大人們遇到孩子做壞事的狀況,都常說:不能這樣、不能那樣,直到後來我才發現,這句話對所謂的「壞孩子」是具有反效果的,甚至只是讓事情更嚴重。
不要想藍色大象記得那些話都說不清楚的孩子嗎?當你說「不要」做某些事時,總是會得到相反的結果,這並不是因為孩子「很壞」,而是因孩子的潛意識不會特別注意在「要與不要」上,而是會更注意在「事情」上,德國讀心大師托爾斯登‧哈芬納 Thorsten Havener一本著名的心理學書籍,書名是「不要想藍色大象」,看到書名的敘述,雖然是叫你「不要想」藍色大象,但一看到這句話,腦中就是會跑出一隻藍色的大象,這句話代表的就是「事情」。
“學會傾聽孩子”對於我的那位親戚,在某一天不小心傾聽了他的內心,沒有說教就只是傾聽,那時是在他年紀更大一點的時候。 這天我試著問他生活上的細節,只是單純帶著好奇的心,比如說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,神奇的是他開始滔滔不絕,好像被壓抑了許久一般,而我只是靜靜的聽,也不打算教他如何做,只是聊著一件事可能會發生的「結果」,並鼓勵他去嘗試。 在那次之後他開始喜歡找我說話,人也變了許多,那時我的內心就在思考著,這個孩子未來到底會變得怎麼樣呢?那個被認定暴力、情緒化的孩子到底會如何呢?有好幾年我不曾看過這個孩子,直到他上了國中,這時的他看來起來很溫和,似乎跟以前看到的那個「壞孩子」是不同的人。 經過這次的事,我也經常在思考:
“「壞孩子」是存在的嗎,還是被製造出來的呢?”